飞书张楠从总裁位置卸任,是这周最大的新闻。
但我不惊奇,一周前就有小道消息了。
而且飞书走高管,可能并不新鲜是不是?
3月飞书沸沸扬扬开始裁员的时候,其实内部爆发出来的最大的疑惑就是:
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高管被裁以表示对这个事情的负责?
这么一看,也算求仁得仁,顺应民意。
张楠不是飞书走的第一个高管,但肯定是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其实在此之前,飞书已经走了齐俊元。
我很早之前参加过一次飞书的会,齐俊元出来讲产品。
老实说,我对齐俊元的那个改版理念,是非常认可的。
从逻辑上,飞书是后发。齐俊元想从产品形态上转浏览器,再接入应用合围。作为一个本身打过仗,卖过公司,又大厂做过产品的人,他的想法颇具建设性,考虑到飞书当时的情况和愿景。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最近几年里,中国企服行业为数不多的顶级战略思考。
当然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改版后字节内部骂的颇为厉害,在数据上也没有体现出更好的亮点。坊间一度有人评价,齐俊元很冤枉,如果再给他多一点时间,而且飞书如果不是一个total for字节的产品,也许这个改版就会成功。
从逻辑上来说,我也很认可这个说法。
因为要评价这个事情,前面看他怎么做,后面就要看,齐俊元离开飞书去了哪里。
答案是,转岗flow做AI了。
如果用个很俗套的解读就是——AI比飞书重要,一个是风口,一个不会再有大的增长了。字节当然不会把一个未来三年最具想象空间的业务,交给一个不认可的人,更不会让他total为一个业务的结果买单,降低内部的威信和认可。
藏巧于拙,以屈为伸,这是字节的大智慧。
再接着看张楠。
张楠是市场出身,负责了整个飞书的商业化。那个著名的2亿美金ARR PR,就出自他的手笔。敢在那个阶段,明确报数字,飞书的商业化肯定是立了军令状。而且这个PR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明确提到了,收入比2022年翻倍。
从我打仗经验的来看,敢在这个场合提翻倍增长,对外的意思不外乎是两层:第一它还在高速增长,第二它还会继续以翻倍为目标。有诗意的说,就是老子要去斩华雄,这杯酒再温温,等我回来再喝。
现在往回看,张楠在飞书的市场营销端建树也不止于此。不提收入,先进团队先用飞书,也肯定是普及人心了。而且你环顾四周,看看飞书的两个竞对,一个被定义成老板监督社畜的工具,一个被定义为卑微乙方公司的唯一选择——在用户口碑上,飞书肯定不是输家。
从我的角度,我无意去美化飞书。但一个企业办公IM做到2亿美金ARR,还敢继续提翻倍增长,品牌口碑一流,文档工具更是得到业内交口称赞——从尊重事实的角度,飞书绝对不是个失败的产品。两个高管,一个产品副总裁转岗去做了更重要的AI产品,一个商业化总裁卸任做他用保留顾问头衔——而且还是CEO谢欣没动的情况下。
如果这个场景还不深刻,那么对比当年急速增长但是黯然下课的无招团队,你说飞书怎么评价?
我的结论是,字节认清楚了现实,跟飞书相比,其实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不缺打胜仗的经验,对一个产品经年投入,麾下猛将如云,而且从一个更不负责任的角度来说,你手里有其他现金牛根本不缺钱。但是现在你停止投入了,调离干将去做其他业务,但这支部队的大帅还稳坐中军帐,可能是什么原因?
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会不会是,即便打赢了,可能也得不到什么金银财宝?
我以前写飞书的时候,下过一个结论,字节比其他公司更懂怎么赚钱。
这个结论不展开。我只分析钉钉和企微在干什么。
如果今年所在公司用腾讯没有被邮箱、企微网盘、腾讯会议使用量提示收费的,请举手,我相信应该没有吧?
从2023年以来,整个行业的人,对企微和腾讯都颇有微词。无它,企微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变现,尤其是通过腾讯会议不断画圈步步紧逼。很显然,腾讯在企微上是有营收压力的。而且考虑到腾讯一直在讲,toB的企业服务可能是未来更大的增长点,要挖更深的护城河云云高调金句,这个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一句话,腾讯在竭尽它的产品和商业能力为企微变现,保持增长。
你以前看过微信有这么用力做营收吗?
另一支部队钉钉跟企微比,没有那么激进的策略。但钉钉有一个比其他更重要的事实是,钉钉在内部承载了更高的战略期望。如果你放眼环顾,钉钉是阿里唯一的流量入口。甚至当初行癫提出的云钉一体战略,都是在清楚的表述这个事实——以钉钉领衔引入流量,让阿里云来变现。从这个角度你可以知道,钉钉无论收费不收费,或者收费积不积极,阿里都会以更高的确定性投入下去——无关营收,这是阿里的焦虑和钉钉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
回到飞书。
草率的下个结论,跟其他业务比较,飞书可能是字节做过的,最难赚钱的业务。以字节对业务的洞见和战略捏合手段,飞书在这六年里,已经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但不论这个答卷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分数是高是低,可能都没有更多的可解读性。相较其他产品,飞书再一次证明了字节的产品实力,但做的再努力,可能也没法在营收规模上承载集团的野望。
字节不缺耐心,不缺资源,字节只是按照逻辑审视了toB这个市场。跟其他公司多有不同的是,字节吃过见过,从不依赖单一现金牛——它只依据逻辑要求每个业务都赚钱,并且期望每个都是赚大钱的业务——这是其他竞对从未见证过的奇迹,但真的也是支撑字节再进一步的愿景。投入飞书之初,整个中国互联网和资本圈都在畅想美国toB业务的盛景在中国复现。现在2024年了,这个期待肯定是得到了公认——肯定行不通。给这个结论背书的,是33亿的北森,46亿的明源云,21亿的有赞。在这个周末过后,再加上了曾经8000人的飞书。
所以,为什么要投入和浪费这么多优秀的字节?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企服科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ifukexue.com/?p=1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