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发了MCP,对AI行业意味着什么?

真正的完成了All in AI的布局

上周最大的新闻是,马总参加了阿里云KO大会。

那是的,马总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动向。

阿里云刚开了AI势能大会,马总就来了。这是什么态度,什么风向,也不用细说了。

但很多人确实忽略了,上周阿里云AI势能大会的真正内容。

其实阿里云AI势能大会之前,我就看了他们的会议议程。

老实说,一开始我内心是没啥波澜的,AI春晚+中华财险+智能驾驶,我以为就是三个案例应用。结果发布会一开,王炸竟然是第一个阿里云资深副总裁刘伟光讲的MCP。——这个MCP在阿里云海报里的演讲题目是《为AI应用加速》——我都不知道阿里PR是故意搞神秘还是真的水平不够说不清楚。

但无论如何,MCP阿里是终于发布了。

我看了会后的新闻稿,老实说,阿里云的MCP这轮宣发够猛烈的——但反响倒不是很大,虽然稿件铺天盖地,其实有价值的报道不多。

但懂AI的人,应该都能知道,阿里这轮搞MCP的价值。

我先强调一下,阿里云的MCP,是国内第一个大厂的MCP啊。

去年李开复代表零一万物出来接受采访,一直在讲,不要卷大模型,不要卷预训练,要搞应用。虽然我当时调侃开复老师是人精为了套现赶紧出来发声,但搞AI应用确实是真实的趋势。

当时的情况是,AI大模型已经卷了2年之久,但AI应用端根本没有任何明显起色。从商业机会的角度讲,搞AI要投入更多的钱,六小龙都开始卷不起,谁还能卷的起?但搞应用,第一个是生态占位的需求——跟当年iOS入驻一样,谁先进去就先吃螃蟹;第二个是市场的需求——OpenAI的营收预期已经从2024年的37亿拉到2025年的127亿美金和2026年的294亿美金,你觉得这里还缺少买单的群众?

一句话,对比卷大模型,卷AI应用才是下一个蓝海。

而帮助AI应用开发者做生态服务,是蓝海中的蓝海。

DeepSeek引领了AI大模型在2025年的这一轮进化,其实是在整个AI产业上,明确的制造了产业分支。从技术角度讲,AI大模型当然还会不断进化,而且因为路径的明确,可能在最近的几年里,还会有飞跃性的提升。但大模型的竞争,在生态位上的意义已经不大,中美两边的大模型公司几乎已经排资论辈交椅坐定。在现实意义上讲,AI模型竞争,已经变成中美的核心科技竞争。对大模型的投入,在事实层面就是国家队的战争。新入局者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反观老同志们,其实还在为了出路各自分化。从这个角度说,卷大模型在本质上已经不再符合抢占生态交椅的目的。

从应用端角度来看,AI大模型其实已经让更多的想法可以被更加雄厚的底层更加快速的实现。Manus在今年的爆火,已经让更多的人看到智能体的价值——在底层还没有那么优秀的情况下,智能体事实上已经能够提供相对优越的体验。对应用端,这是最大的利好——通过应用层的形态构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也给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于开发者而言,现阶段如果在在C端抢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后续的优势是更明显的——大模型的进化只会让体验越来越好。

这样下去,开发者其实只剩一件事,在应用层构建更好的产品,然后坐等大模型提供更好的底层能力。我之前写的《企服杂谈:接入DeepSeek,不如先想清楚这三件事入》已经提到,AI大模型的下一个重要场景是对工具的调用,而MCP就是这个承载了在应用里连接工具和模型两端的关键节点。对开发者来说,只需要注重自身产品的价值和交互,把其他事情交给MCP。

讲到这里,我相信更多的人应该在没有去搜索什么是MCP的情况下,理解了MCP的价值,更理解了阿里做MCP的意义。

在阿里的故事里,MCP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它在生态位里的价值又特别明显,这是阿里云必须占领的高地。

你可以看看阿里讲了All in AI后的一系列动作:

一开始做大模型Qwen,要卷自己的技术领先;

再投资大模型六小龙,完完全全的FOMO操作;

再出卖算力给各类大模型公司,落地阿里云的正向商业反馈,但这是阿里投资的常规操作;

再出卖算力给各类AI应用公司,这是给阿里云的增长添砖加瓦;

现在开始做MCP生态平台让更多的AI应用公司调用各类大模型。

可以看出,阿里对整个AI toB端,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战略路径和布局。吴泳铭一开始就想清楚了,All in AI的战略承接者,是且只能是阿里云。而阿里云是个B端的生意,本质还是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对AI的商业化闭环。那么,在这个阶段抢先围绕整个AI toB做MCP生态平台,完全符合阿里的未来利益点。

All in AI的战略注脚,正在这里。

阿里云做MCP,并且在第一时间发布,在时间节点上,确实是踩得很对的。随着MCP的发布,阿里云已经布局好了整个产业链。要IT基础设施,阿里云有。要AI算力,阿里云有。要大模型,阿里云都接了。现在连MCP生态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嗯,你们好好开发AI应用吧。

去年我评价百度说:我觉得百度很无厘头,与其卷大模型,百度不如抢占身位赶紧卷MCP。

在我的视角里,百度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只是穷抱着自己“对标谷歌、技术领先”这两个标签,去搞AI,去搞大模型。或者直接点说,只要什么技术看上去是科技圈子的先进潮流,百度就要理所当然的拿出“天命在我”的姿态,立刻猛凑上去瞎搞一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前是NLP,后来是智能驾驶,再后来是AI大模型——你看看百度到底哪个能行吧?没有别的原因,只因百度自认为“我是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

事实就是,百度在这一轮闹了个更大的笑话。

2月份百度被DeepSeek打脸,证明了他的大模型根本不如人家更用心的小团队。

紧接着,苹果在国内的AI合作商又被蔡崇信确认换了阿里。

4月份百度还是避免不了尴尬——这轮大公司都开始搞MCP,阿里云4月9日抢先发布了,谷歌4月10日发布了,百度呢,4月25号发。当然这个时间节点,我觉得倒不是特别重要。半个月也不是半年,百度好歹4月发了。但百度搞MCP,你的其他生态能跟上吗?你的基础设施能跟上吗?阿里已经官宣了要All in AI。我之前也写了,阿里是怎么踩中节点的。现在做MCP,属于阿里整体战略的一部分。那百度呢?

虽然用“吃不上热乎的”来形容,也不是特别恰当。但,百度这个反应,确实是慢了人家一拍。

扯远了。我也不是真的想diss百度。

MCP的重要性,在最近的3年里,一定会更加明显的凸显出来。阿里云发MCP的价值,是真正的完成了All in AI的布局。在消费端,AI可能并不会体现出更明显的价值。但在toB端,这个声势会迅速的反馈到未来的表现中。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企服科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ifukexue.com/?p=13879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3:43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1: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