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效看这一篇就够了:3类指标,9种方法,人效提升TOP

人效九宫格模型进行详细阐述,希望为企业管理提供人效提升路线指引。本文将带您初步了解其中的一些方法与指标。

近期,盖雅工场旗下人效研究院(Workforce Productivity Institute,简称 WPI)发布了人效九宫格劳动力效能提升指引白皮书》,对人效九宫格模型进行详细阐述,希望为企业管理提供人效提升路线指引。

本文将带您初步了解其中的一些方法与指标

目录.png

一、3类人效衡量指标

麦肯锡将人效解读为劳动生产率(Workforce Productivity),并定义为:劳动者投入在单位生产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效率。人效本质上是除法公式,分子是产出和收益, 分母是投入和成本。

image.png

根据定义,我们将人效衡量指标分为三大类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使用场景和运用建议。

第一类指标,效益类指标

效益类指标关注的是直接的财务结果,以利润或成本或有价值的产出等形式直接反映企业人效结果/水平。

根据分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效益类指标区分为三种:人均类、元均类、时均类。

第二类指标,效率类指标

这类指标更关注生产和服务结果,通过业务效率形式来反映人效水平。

根据计算逻辑差异,我们也可以将效率类指标区分为三种:单位效率、标准工时分析、综合生产效率。

第三类指标,效因类指标

这类指标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个体,它的结果并不能直接描述人效结果,但这些指标构成人效提升的关键因子和驱动因素。

根据劳动者的投入元素差异,我们将这类指标分解为三种指标:时间类、成本类、动力类。

二、人效提升TOP模型

基于前文提到的人效衡量标准和人效方程式,提升人效存在三种逻辑。

一是积极路径,即“把分子做大”,通过提升产量、提升品质,进而提升总收益的方式做大人效方程式的分子,这种路径我们称之为“提质增效”。

二是消极路径,即“把分母做小”,通过减小工时、减少浪费,进而减少总成本的方式做小人效方程式的分母,也叫“降本增效”。

三是杠杆路径,即“做大分子的同时减小分母”。称为“调杠杆增效”。

以上三种模式组合后便构成了人效提升总策略。

在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调杠杆增效”的三种路径指引下,基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维度,我们又提炼了人效提升TOP模型,即将人效分解为三种效能:工具效能、组织效能和劳动力效能。

image (1).png

三、9种人效提升方法

鉴于劳动力管理的复杂性,劳动力效能提升因此是一项庞大的任务。

盖雅人效研究院基于劳动力效能提升所包含的元素和劳动力效能提升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关于劳动力效能提升的3×3矩阵,代表着九种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劳动力效能提升方法,即劳动力效能提升九宫格模式,简称人效九宫格

人效九宫格从不同的效能提升的元素和差异化的提升方法出发,形成9种各具特色的劳动力效能提升的路径。

这9个格子既是方法指引,也代表了不同的思维逻辑。企业基于自己的特色、管理特点、领导力架构、数字化投入,以及底层企业文化风貌,可选择不同路径。

但每一种方法,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质上都是从人效方程式出发,要么降本增效,要么提质增效,要么调杠杆增效,都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 9 种人效提升路线指引。

image (2).png

回溯人效九宫格模型,除了其方法论的价值,我们也能够从模型看到不一样的管理价值。而这些价值,既是人效管理的一部分,也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学的璀璨因子。

更结构化的人效提升指引,详见人效九宫格:劳动力效能提升指引白皮书》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企服科学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上一篇 2023年7月26日 下午9:07
下一篇 2023年8月1日 下午11: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